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

春夏话防雷

2012/5/21 21:37:09      点击:

    4月30日下午,广东惠州市博罗县著名景区罗浮山朱明洞景区鹰嘴岩(海拔800米)下发生雷击意外事故,造成16人轻伤,1人伤势较重。而事故的原因是当时地面比较潮湿,雷电传递,导致人员受伤。春季来临,强对流天气进入频发天气。雷电交加的“时空交响乐”不时奏响,观之壮丽,闻之动容。同时,雷电带来的灾害却触目惊心。
  据有关研究统计,在地球上任一时刻平均有2000多个雷暴在进行着,平均每秒有100次闪电。每个闪电强度可高达10亿伏,足见其能量之大,产生的危害可想而知。根据气象部门和劳动部门的估算,我国每年雷击伤亡人数均超过1万,其中死亡3000多人。80年代以后,雷灾出现新的特点,这主要是因为一些高大建筑的兴起,如高层智能大厦,微波站、天线塔等都会吸引落雷,从而使本身所在建筑及附近建筑遭到破坏。增设的各种架空长导线反倒引雷入室,使避雷装置失去作用。另外,随着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及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,使雷害对象也发生了转移,从对建筑物本身的损害转移到对室内的电器、电子设备的损害,以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。防雷对象也由强电转移到弱电。
  故此,我们应了解雷电的成因及它是如何造成危害的,才能对雷电进行有效的防治。随着对雷电机理及致害机理研究的深入,人们逐渐认识到雷击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。第一是直击雷。主要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。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,也可以击中架空线,如电力线,电话线等,强大雷电流便沿着导线进入设备造成损害。第二是感应雷。它可以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。当带电雷云出现在导线上空时,由于静电感应作用,导线上束缚了大量的相反电荷。一旦雷云对某目标放电,雷云上的负电荷便瞬间消失,此时导线上的大量正电荷依然存在,并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经设备入地,引起设备损坏,此为静电感应雷。当雷电流沿着导体流入大地时,由于频率高,强度大,在导体的附近便产生很强的交变电磁场,如果设备在这个场中,便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,以致损坏,此为电磁感应雷。它对于灵敏的电子设备破坏力较大。第三则是地电位提高。当10KA的雷电流通过下导体入地时,假设接地电阻为10欧姆,根据欧姆定律,我们可知在入地点电压为100KV。与入地点相连的点电压都为100KV。而在接地点,其电压值为0,这样入地点与接地点之间的电压差则为100KV,足以将设备损坏。据统计:直击雷的损坏仅占百分之十五,感应雷与地电位提高的损坏占百分之八十五。 对于人类来说,在雷电交加时,在室内最好关闭电视、电脑等室内的用电设备,断开所有的电源及信号线路,并使端口间保持一定距离。同时避免接打手机,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其他设备。在室外活动则务必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,不要使用金属雨伞;如果正在行车,应关闭收音机等电磁通信设备。如果正处在野外,应立即寻找蔽护所。装有避雷针的、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,是避雷的好场所但注意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。野外没有掩蔽所时,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,这里最易受到雷击;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;高树林子的边缘,电线、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、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都不能停留,要远离铁轨、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,避免站在山顶、制高点等场所。如野外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,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,但千万不要躺在地上、壕沟或土坑里,如能披上雨衣,防雷效果更好。在野外的人群,不要挤在一起,可躲避在较大的山洞里。(转自“山东省气象局”官网)